南充市政工程管理处自1959年算起,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扮演好南充城市“美容师”这一角色的同时,完成了一大批的优秀市政工程。“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目前,南充在正处于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北部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当代市政人要发挥创新意识,不断顺应城市发展新常态,为市政建设注入新内涵。
改革观念,勇于创新,推动标准化建设
市政处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代市政人,人员的更新换代致使管理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要适应新的城市发展需要,转变管理观念是首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每一个市民都将成为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市民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对市政设施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市政设施的日常维护管养部门,及时的搜取了这些信息,妥善处理,迅速反馈,确保了不让基层反应的问题上级交办,有效的化工作被动为主动。
市政建设不断发展离不开创新,自1978年在禹王后街改造中采用机械化作业,通过浇筑下水道砼管取代了以往的石砌工程以来,市政建设和维护不断创新工艺,加快机械化、智能化进程:在引进一些先进机械设备的同时,迎合时代发展,创建了远程照明控制系统、加入数字化城管系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该处明确提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三新要求; 2012年石油西路改造,首次采用沥青玛蹄脂材料,在随后的北湖路改造、莲池路改造等推广应用,取得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标准化进程是该处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各项工作岗位、管理手段、流程等进行细化处理,为单位的效率管理、质量管理、科学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标准化管理,将老一辈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加以保存,即使工作岗位人员发生变化,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这是一种新的“传—帮—带”,标准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完善标准化内容,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收集意见,落实措施,力争减少市民不便
市政维护和建设,最终的受益人是全体市民,让全体市民共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这是市政工程处工作的最大目标,在市政维护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为民、便民、利民,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落实 “三步曲”。
在施工的前期,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交通环境的影响等,要广泛告知,让市民主动参与、积极支持,这就需要在前期做好宣传造势工作,尽可能“接地气”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特别是在网络日趋成为人们日常一部分的时候,通过一些网络语言宣传,引起市民的关注,产生情感的共鸣,在2014年底,该处开展市政宣传标语征集,采用了“亲,给您添堵了”、“今天加紧把活干,明天等你来点赞”等一些网络化的语言,通过近期的宣传效果看,比以前的口号式、模板化的标语好得多。目前单位官方网站已改版建设、官方微博微信均已开通,在施工前期,及时将相关信息发布上去,通过提高网站点击率、微博微信互粉,及时、快速拉近与市民的距离。
市政施工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城市道路里展开,那么就必须想方设法把施工对市民的影响减少到最小、而不是随意处置,任性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便民措施,充分考虑施工哪些方面可能对市民的生活、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尽量不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有困难自己克服,不给市民“添堵”。及时向社会各界做好“双解”工作: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要反复耐心做好解释,让市民满意。
在项目建设后期,对照施工方案,开展自查,对未完成或者存在问题的,及时落实整改;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力争实现早竣工、早验收;做好项目回访,主动搜集社会各界对项目建设的意见。
完善制度,文明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施工现场是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是对我处管理水平、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安全文明施工是尤其重要的一环。要做好安全文明施工:
首先应从制度上完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岗位责任制,将相关责任细化到具体责任人;由于市政工程处工作性质,临时工居多,大多数工人的安全、文明意识不强,项目施工组要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的同时,不断对工人进行安全文明教育,坚持持证上岗,及时消除不安全、不文明因素,定期召开安全文明会议;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对查处的安全隐患必须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
其次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该处在施工现场管理上,不断完善施工举措,先后在2013年、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施工场地管理的通知》,在文件中,对项目施工的前期准备、进度安排、挡板设置、扬尘治理、车辆管理、材料堆放、机械操作、现场保洁、人员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细化;在标准化制定过程中,相关科室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不断完善标准化实施细则,有效确保了安全、文明、绿色施工。
由于市政设施维护和建设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为最大程度减小对市民的影响,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在北湖路施工中,该处科学统筹,倒排工期到天,落实责任到人,施工组人员大力发扬“敢于拼搏、甘于奉献、善于创新、勇争一流”的南充建设人精神,成立3个施工小组,开展“五加二”、“白加黑”,斗晴天、战雨天,工人轮班、机械不停、施工不断。提早还了市民一个平安、畅通的出行环境。
引进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
在市政维护和建设中,该处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模式,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在管理的过程中,是一种对绩效、量化、结果、执行等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模式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而且也使单位形成以绩效、流程和结果来进行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单位形象和公信力,助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2012年的北湖路改造施工中,该处通过精细化管理,在项目方案前期在工程实施前咬定50天通车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制定进度计划,将重要工序细化落实到每一天。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建设工期,在工地显著位置设立倒排工期公示牌,时间倒逼、自加压力;将工地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域,落实责任到单位、到人头,每天按进度计划进行考核,建设工期由初定的90天缩短为50天,创造了建市以来同规模市政工程施工速度最快纪录,取得了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 北湖路改造只是精细化管理的开端,在随后工程项目建设中,该处不断推行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在莲池路改造、玉带桥维修加固等工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又好又快。
积极协调,密切配合,保证工程进度
市政设施施工,很多时候涉及多个单位,在北湖路改造过程中,涉及了园林、电力、供排水、燃气、通讯等多家单位,该处在施工组织工程中,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密切配合,路面、人行道、管线等工程同步启动,绿化、亮化、美化统筹部署,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一次性完成路面改造、人行道铺设、绿化美化、管道缆线下地等工程,避免了重复开挖、重复施工;同时,为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该处一方面成立后勤保障队,专门负责各种机械的维修和油料保障,另一方面在个别项目单位延误工期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添措施,支援人力、机械,保证工程进度。
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该处重点做好材料的堆放和进出场,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护,交通组织文明礼貌,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将各项安全、卫生措施、制度落到实处,努力做到施工不扰民。
回望市政建设的56个春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南充市政工程管理处经历了几代市政建设人,经历了观念的改革和技术的创新,在这56个春秋中,完成了一大批的优秀工程,北湖路改造,为后面的市政建设创建了一个“北湖模式”,为了把南充快速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北部中心城市,还需加强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强化市政设施管理水平;也需对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模式进一步的落实,;力争创建安全、文明、绿色的施工,减少对市民出行不便影响,让全体市民共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也诚挚邀请社会各界对市政建设监督与对市政建设广泛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