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越是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后时刻,就越是要紧绷思想,守住底线,继续奋斗,不但要科学防控疫情,更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有爱心,才能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战。
首先要多关爱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由政府统一部署、卫生健康部门调派或医疗卫生机构要求,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查、检测、转运、治疗、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以及直接进行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病理检查、病理解剖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视为是抗疫工作中的一线人员。
由于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其工作风险性较大,所以在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严格按照相关的检验、检疫、防控流程来完成工作之外,对于相关人员的防护、保障工作也要落实到位。比如要为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提供必需的生活、医疗物资,注意工作人员身体、心理情况,宣传、表扬先进典型人物等等,同时还要给予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贴,全力支持相关防疫工作,这些美丽而勇敢的逆行者,是我们能够战胜疫情的坚强依靠,要为他们多鼓劲加油,解决后顾之忧。
其次要多关心居家隔离人员。“在鄂尔多斯,无论任何时刻,我们都坚持生命至上,救人为先。”2022年11月4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法委一则依法防疫、保障群众权利的通告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同日,广州市卫健委发言人也在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将全力提供医疗救助服务保障,只要与人民生命有关的,不惜代价不讲条件,优先治病救人。
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会导致部分人员出现生活和心理问题,要更加及时为他们提供生活便利、就医便利、工作便利,要更加积极引导他们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居家运动、健身、娱乐等活动,要更加注意留守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避免因无人照顾出现非正常死亡事件。
据媒体报道,疫情以来特别是近期以来,多地出现因疫情防控而严重影响居家隔离人员送医救治、孕妇生产、老幼伤残救助的痛心现象。依法防疫和权利保障,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三要多关心弱势人员。一是要关心治愈出院人群。感染病毒是不幸,战胜病毒是可敬的。对于出院归来人员要做好心理辅导,避免歧视、冷漠等现象的出现。要及时为他们提供必备的生活用品,保证他们能够在家安心休养,恢复生机。
二是要因缺乏适应疫情防控措施的条件或能力而面临生存和生活困难的人群。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由于限制人员活动范围和非必需的商业流通,疫情爆发地区的居民和无法返回原居住地的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那些滞留在疫情爆发地区无法返回原住地的人员,以及独居的老年人和缺乏人员照料的残疾人,会面临更大的生活困难。
此外,患有其他疾病需要就医的患者也会由于医院集中力量和资源抢救疫情感染者而难以及时就医。因疫情防控措施而失去经济来源的人群。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企业停产、商店停业、项目停工,出现了很多失业人员,或在停工期间没有收入的人员,以及靠拾荒维持生存的人员,一些家庭会因为疫情而陷入贫困。
对于因疫情防控措施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弱势群体,应当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和基本生活保障。特别是对失业人员、失去经济来源的人员、陷入贫困的家庭,政府应当给予紧急救济,使他们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
所以,防控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严重违背科学精准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否则就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坚决果断、科学精准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清理和制止各种形式的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行为,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
关爱常在、关心永存,病毒是无情的,但人间是有爱的。只有全社会更加温暖地关心关爱,信心一致、团结一致,就能更快更好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役。(阆中市民政局 李芹)